消失模鑄造技術自九十年代開始在我國進入工業化應用,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的消失模鑄造工業具有了一定規模,成為鑄造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消失模鑄造技術也被國家重點推廣而成為改造傳統鑄造業應用最廣泛的高新技術。但總的來說,我國消失模鑄造的生產應用水平與發達國家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國的消失模鑄造廠家大大小小有數百家。但大部分的工廠生產能力都不大(與國外動輒數萬噸的生產能力相比差距較大)。
鑄造企業整體工藝、裝備、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較大是我國鑄造業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國鑄造企業眾多,共有約3萬多家,比全世界各國的鑄造廠的總數還要多。由于鑄造廠點太多、規模小,平均每一企業的年產量很低,只是工業發達國家的1/9~1/4,甚至低于印度企業的平均產量。例如,山西省鑄件年產量在1000噸以下的鑄造企業約占該省鑄造企業總數的30%~50%。
中國只有5%的鑄造廠達到歐美發達國家鑄造廠的水平。鑄件質量穩定性、一致性和可追溯性差。鑄件產品分布不合理,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比例低。生產效率低能耗高。對世界鑄造發展和進步貢獻少。鑄件價格與產值低。鑄造從業人員工資水平低。技術標準值制定速度慢、落后。勞動安全和環境較差。采取的對策:報告從政府部門,高校、研究機構、學會和協會,以及企業等方面闡述了努力方向。期待了解國際鑄造業的發展趨勢,把握機會進一步發展和提高我國的鑄造工業水平。
正視我國鑄造業大而不強的現狀。在這次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國鑄造業存在的諸多不符合科學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更是凸顯出來,“規劃”的實施將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②我國鑄造業調整和振興的指導思想。用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重大技術裝備的自主化工作,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企業重組改制和產業集群建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面提升競爭能力。③認清我國鑄造業調整和振興的目標,真正走出一條新型的工業化之路。④面對調整和振興的主要任務,要不斷提高我國鑄造業水平,夯實產業發展基礎,轉變產業增長方式。⑤政府、企業、行業協會聯動,推動“規劃”的實施。
鑄造企業應根據產品品質要求,采用適合企業條件的先進、成熟、適用的工藝技術與裝備。要通過優化鑄造生產技術結構,不斷提高鑄件產品檔次和品質。企業在加強生產管理的同時,要加強產品品質管理,強化品質意識,建立和完善品質保證體系,完善檢測手段,及時修訂企業產品品質標準,按國際認定的品質標準組織生產,增加企業的競爭力。 鑄造企業要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重視鑄造的清潔化生產。通過行業結構調整,關停污染嚴重的鑄造廠點,積極推廣鑄造環保新技術、新材料和裝備;企業要創造條件,貫徹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并盡快通過認證,以取得參與市場的競爭權。
鑄造業專業性強,物流量大,適合集約化生產。也惟有如此,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質量,集中治污。因而,鑄造產業實施生產集群化,產品專業化、規模化生產,即打造鑄造集群已成為該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事實上,目前全球已出現不少現代鑄造產業工業園。如美國洛杉磯就建有年產60萬噸的鑄造工業園,年產值已達55億美元;韓國、臺灣地區等,由于中小鑄造企業較多,也往往以集群形式存在。
我國鑄造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任務緊迫,勢在必行。推動我國鑄造業的節能減排工作應從技術改造和政策引導兩方面入手。在技術改造方面:要著力提高鑄件質量,改造落后設備,推廣使用節能減排設備,提高企業的鑄造工藝技術水平。在政策引導方面:一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二要建立鼓勵鑄造企業加大節能減排投入的相關優惠政策;三要利用稅收等政策加快淘?shy;能耗高、污染嚴重的設備;四要提高全行業的節能減排意識、加大執法力度;五要建立我國鑄造行業能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的行業新標準。
中國作為經濟總量大國和碳排放大國,其節能減排的姿態也吸引了全球關注。曾提出“十一五”減排目標的中國,過去四年減排效果如何?面對未來十年單位GDP減排40%—45%的目標,中國又將如何努力?“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有望超額完成,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在近30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但也付出了過大的資源環境代價。發達國家在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已經集中出現。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給人民生活和健康帶來嚴重威脅。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堅持開發節約并重、節約優先,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大力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節約型增長方式。積極開發和推廣資源節約、替代和循環利用技術,加快企業節能降耗的技術改造,對消耗高、污染重、技術落后的工藝和產品實施強制性淘汰制度,實行有利于資源節約的價格和財稅政策。
鑄件市場上的競爭手段越來越多。在越來越苛刻的對鑄件本身的質量要求、價格和交付期限、相關服務的基礎上,采購商們普遍地提出了一些額外的附加要求。體現在貿易技術壁壘方面,對于供應商所采取的種種認證、認可方面的要求,已經成為最常用的手段。貿易技術壁壘原本是國際貿易中相對于關稅壁壘的概念,它泛指進口國所采取的在消除關稅之后對出口國生產供應廠商的種種限制,一般分為法規壁壘、標準壁壘、認證壁壘、綠色壁壘、包裝和標簽壁壘、檢驗程序和檢驗手續壁壘等,并且往往是互相結合的。鑄造行業因其特點,對于這些壁壘的敏感程度也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