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鑄造企業存在的共性問題,提高產品的合格率和工藝出品率,降低能耗和原材料消耗,實現綠色鑄造。支持科研單位面向生產需求、著力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這應當成為鑄造技術研究的主攻方向。建立高技術傳輸平臺。開發關鍵件的鑄造技術,實現國產化。通過與國外的研究機構和企業合作,引進消化高新鑄造技術,與工廠一道開發關鍵件的鑄造技術研究,并轉化為新產品進入市場。希望政府在這方面加強投入,鼓勵大的科研機構與大型企業集團共同合作,解決事關國計民生的關鍵件的國產化問題。
創新,加大鑄造企業的重組和結構調整,進行專業化生產,實現地域化聚集,壯大龍頭企業,使中小企業圍繞產業鏈集聚,實現基礎配套、特殊工序裝備、檢測設備、信息網絡、環保設施等資源共享;充分權衡當地的資源、人力、資本和市場,把握優勢,突出集群的特點。在企業、產品集聚的同時,實現信息的集聚、人才的集聚、技術的集聚,甚至競爭的集聚,產生規模效應。不應盲目地購買技術、設備和產品,必須加強自主創新,生產更多滿足國民經濟和國防安全的高精尖鑄件,并將材料研究融入其中,參與國際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