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鑄造企業需要加大重組和結構調整力度,進行專業化生產,實現地域化聚集,壯大龍頭企業,使中小企業圍繞產業鏈集聚,實現基礎配套、特殊工序裝備、檢測設備、信息網絡、環保設施等資源共享;充分權衡當地的資源、人力、資本和市場,把握優勢,突出集群的特點。在企業、產品集聚的同時,實現信息的集聚、人才的集聚、技術的集聚,甚至競爭的集聚,產生規模效應。不應盲目地購買技術、設備和產品,必須加強自主創新,生產更多滿足國民經濟和國防安全的高精尖鑄件,并將材料研究融入其中,參與國際競爭。
鑄造產業實施生產集群化,產品專業化、規;a,即打造鑄造集群已成為該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事實上,目前全球已出現不少現代鑄造產業工業園。如美國洛杉磯就建有年產60萬噸的鑄造工業園,年產值已達55億美元;韓國、臺灣地區等,由于中小鑄造企業較多,也往往以集群形式存在,可共享物料系統、檢驗中心、信息中心、開發中心等,集聚效應顯著,因此, 只有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才能做大作強我國鑄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