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中國鑄造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即使在金融危機肆虐的大環境下,依然保持了明顯高于機械全行業的增長速度。但是,對于外貿出口而言,金融危機的沖擊仍然強大。不少出口型鑄造企業經歷了訂單銳減、產品停供、資金斷鏈等重創。
為提升裝備制造業水平,今年2月,國務院出臺《裝備制造業的調整和振興規劃》,首次把基礎部件提高到戰略高度。規劃明確提出:要提升大型鑄鍛件等配套產品的技術水平,夯實產業發展基礎。這無疑給困境中的鑄造業帶來了一縷春風。
據中國鑄造協會抽樣調查及總體趨勢分析,大多數企業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產量自2008年6~7月開始下降,11~12月達到最低點,2009年2~3月之后開始回升,3月的產量已經接近2008年同期水平;據國家統計局口徑,今年7月,中國鐵鑄件同比增長達到31.14%。一些具有戰略眼光的企業決策者迅速捕捉信息,調整戰術,把以海外市場為重點逐漸調整到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在金融危機的夾縫中尋求新的商機。
肩負著服務企業,帶動行業復蘇、發展使命的中國鑄造協會,前不久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了“2009中國國際鑄件博覽會”,力爭為行業鑄造產品供需雙方架構一個展示及交易的國際化平臺。
風電鑄件領風騷
會展是經濟的晴雨表,自金融風暴過境以來,許多行業都在嚴寒中抱緊雙臂,一些會展的展出面積和展商數目急劇萎縮。然而,2009中國國際鑄件博覽會卻絲毫未見頹勢,不止展出面積較往年更大,參展產品也在向高端邁進。
記者在展會現場看到,風電、核電、高速鐵路、汽車、工程機械、農機等國家政策支持領域的展品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風電,許多企業已經發展得頗具特色。例如江蘇吉鑫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鑄件產品95%以上用于風電行業,本次展出的2.5MW、3MW底座是展場之最。該底座最突出的特點是如此之大的鑄件沒有一個帽口。這項工藝在節約材料、節約人力的同時,大大提高了成品率,是企業自主創新的一大典型。
上海宏鋼鑄鍛公司則展出了一個尺寸3100mm×3095mm×2800mm,重28000kg的大型汽缸鑄件。該鑄件是應用在節能型的聯合循環燃機汽輪機上的核心高壓鑄鋼件,是國內引進西門子設計技術150MW~600MW聯合循環燃機汽輪機的關鍵鑄件,在結構上由目前國內通常上下半分開鑄造改成現在的整體鑄造,整體調質熱處理,100%MT、UT無損檢驗,是汽輪機汽缸結構設計的新革命,在工藝上,該鑄件完全采用自主技術,是我國鑄造工藝的一個新飛躍。據宏鋼技術開發部部長吳鐵明現場介紹,這項技術在國內剛開始國產化制造與應用,目前產品主要出口歐洲,訂單已經排到2018年。中國鑄造協會理事長賈成炳對該鑄件的設計和工藝表示贊嘆,認為這是我國工藝自主創新的一大突破。
“金融危機背景下,日本鑄件產量都在下降,不可思議的是中國的產量還在上升。”到現場參觀的日本鑄造業資深專家田中啟治對中國鑄造業呈現出的繁榮很是贊嘆,“尤其是風電,中國的發展速度要高于日本。”他對中國鑄造產業在中鑄協的帶領下快速發展表示欽佩。
在風電鑄件一派欣欣向榮的時刻,賈成炳提醒部分企業不要再盲目的上風電項目了,“要知道,低端重復可怕,高端重復更可怕。”
結構調整成必然之勢
當提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及對行業未來的判斷時,許多企業的負責人表示,產業結構調整、企業內部結構調整已經勢在必行,或者說已經啟動。
2008年,中國鑄件產量為3350萬噸,但是,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擁有鑄鍛件企業2.5萬余家,初步估計尚有1萬多家沒有登記在冊,這1萬多家大都是很小的企業,其中一大部分甚至沒有最起碼的除塵設施。
賈成炳表示,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市場大動蕩、大調整,大改組,己經形成了對我國鑄造業的倒逼機制。有些小企業己被大浪淘沙,退出市場。全行業面臨的機遇是在周期性調整、適應性調整和前瞻性調整中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一是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行業集中度,淘汰落后產能,促進中小企業的積聚和產業轉移;企業的組織結構、股權結構調整,通過扶優扶強,有保有壓,推進企業的兼并、重組、改制以及產品結構的調整,實現鑄造企業的規模化和專業化;培育特色產業集群,建設鑄造工業園區,以提高專業化生產水平為導向,培育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龍頭企業、專業化生產中心和“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群體,形成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二是加快推進采用高效、節能、除塵、降耗、減排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產率,降低消耗,減少排污。
三是積極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逐步實現由單一生產型向制造服務型轉變。
四是積極開拓境外資源和市場。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大背景下,各種元素資源在世界范圍內加速流動,而且價格、供需平衡不斷變化,為企業實施低成本擴張、突破技術、人才和資源等提供了機遇。為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開拓和整合利用境外資源和市場,提供了空前的機遇和廣闊的舞臺。
五是完善鑄造產品標準體系。標準始終處于產業的最高層級。提高標準水平,促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推廣應用,淘汰落后產品和工藝,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跟蹤國際先進技術發展趨勢。
六是加強企業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高鑄造企業科學規范化管理水平。推廣國內外先進管理技術和方法,建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體系和質量誠信體系。 |